我們將過去刊登在報章上的佛教新聞,剪貼在此網上,讓更多人知悉過去佛教之本地新聞。
國內佛教新聞,關注馬來西亞國內佛門動態,發布相關新聞與資訊,範圍只限於馬來西亞各州,讓您及時了解國內佛教的新聞情況。分設如下:
01)玻璃市 02)吉打 03)檳城 04)霹靂州 05)雪蘭莪 06)吉隆坡 07)森美蘭 
08)馬六甲 09)柔佛 10)彭亨 11)吉蘭丹 12)登嘉樓 13)砂拉越 14)沙巴
首頁 摘要清單 本地新聞

       其他資料整理中………,謝謝你的光臨!
顯示具有 社會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會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五大宗教11日選民登記

  五大宗教諮詢理事會呼吁選民登記。左起:理事V哈查仁、釋勝勤、陳和章、湯姆斯菲利浦及普瑪迪拉卡。

  (吉隆坡訊)第13屆全國大選跫音漸近,馬來西亞五大宗教諮詢理事會將配合選舉委員會於本月11日(星期日),在吉隆坡和另11個州同步舉行選民登記運動。
  參與的州屬包括玻璃市、吉打、檳城、霹靂、吉蘭丹、森美蘭、馬六甲、柔佛、彭亨、登嘉樓、雪蘭莪,選民登記運動的時間是本月11日早上09時至下午02時,在各州指定宗教場所進行。
  吉隆坡的活動在十五碑的佛寺進行,歡迎未登記為雪民的信徒和公眾攜帶大馬卡正本和副本一份出席。
  該理事會會長陳和章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雖然選舉委員會多數委任來自政黨的登記助理,但許多非政府組織包括宗教團體也同樣可以申請成為登記助理。
  陳和章說,不登記和不投票等同於不在乎國家的發展,如果不在乎,也相當於沒有權利對政府的政策提出異議。
  此外,該會也促請政府啟動21歲國民自動成為擁有投票資格選民的機制,除去登記的程序。
  出席記者會的包括五大宗教諮詢理事會領袖包括了名副會長釋勝勤和湯姆斯菲利浦,以及總秘書普瑪迪拉卡。

發布日期:2011年12月06日星期二上午 9:05a.m
資料來源:東方日報第A11版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在東禪寺制作除夕節目

(檳城訊)過去環宇曾於農曆年三十晚在雪州瓜冷縣仁嘉隆的東禪寺,制作現場直播除夕倒數節目,和大馬的觀眾們一起歡慶華人農曆新年,動用本地娛樂圈數十位藝人和其他表演者表演,這包括大馬華裔小姐冠軍及My FM DJ們。如檳城的“除夕萬人跨年晚會”一切談妥,該節目移師檳城舉行,檳州人民將有幾會與環宇旗下藝人們近距離接觸,一起倒數跨年,當中可能包括知名電台DJ助陣。
  環宇穿晚移師檳州舉行將會別具意義,因為檳城是全馬華人比例最多的州屬,加上北馬華人區密集,每年慶祝新春系列節目都傲視全馬,以致新春氣息非常濃厚。
  檳城擁有眾多鄉團組織,每年新春佳節的來臨,都會舉辦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包括民眾熟知的廟會,而該活動也常常吸引外州認識湧進檳州參與。除人文因素外,檳城喬治市深受海外關注,如環宇移師到檳城舉行春晚會,有助將檳州文化旅遊業推向另一高峰。

發布日期:2011年12月05日上午 8:57a.m
資料來源:光華日報第18版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星洲與佛光山吉玻水災情意關懷賑災行動

  妙森法師(左一)帶領佛光山成員及星洲日報代表陳亮財(右二起)、賀世敏等到亞羅士打及加央展開及玻水災情意關懷賑災行動。
  大家齊心在玻州中華工商總會救災中心搬運賑災物資,右一為星洲日報加央辦公處記者張潔盈。
  忙著清理住家的劉桂原(右)和家人在接過賀世敏(左)的賑災物質後,也透露擔心無人住居的鄰居家沒人清理而引發異味。
     妙森法師(中)除了發放賑災物資給災民,也關心災民的受災情況,勉勵他們。
   賀世敏(第二排左二起)、陳立民、妙森法師(第二排左六起)、慧性法師佛光山成員等在亞羅士打發放賑災物品時合攝。
       雖然亞羅士打的水災災情已經改善,災民依然忙著為住家清理環境。
        佛光山贈送濟品,妙森法師(左十)移交予莊萬泰(左十一)。
送物資獻溫情災民笑了

  雖然已經有多個地方已經退水,災民也開始忙著清理住家環境,但是在看佛光山及星洲日報人員前來發放賑災物資時,也暫時放下手中的清理工作,欣喜接過賑災物質。’

  (加央訊)馬來西亞佛光山及星洲日報加入北馬水災的賑災行動,在大水漸退之際及時送上關懷,令災民展開多日未見的笑靨!
  北馬吉打和玻璃市大水災,除了引起北馬居民的擔憂,連日來的水災狀況也引起全國民眾的關注;《星洲日報》也為讀者報導了不少大水災的最新消息,讓關心大水災情況的民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獲知消息。
  在進一步了解災民面對的情況後,馬來西亞佛光山及星洲日報毅然加入這次的賑災行動,在昨日(7日)出發至亞羅士打及加央賑災,為災民送上一些日常用品,協助居民重建家園,早日重接生活軌道。
  這項名為“吉玻水災情意關懷賑災行動”是由馬來西亞佛光山主催,星洲日報《大北馬》配合。發放的日長用品包括沙丁罐頭、餅乾,蘇打餅、杯麵、廁紙、牛奶粉、牙膏,麵包、飲用水、成容紙尿片及兒童紙尿片等。

妙森法師:減輕災民經濟負擔 大家幫助大家

  馬來西亞佛光山檳城學舍監寺妙森法師表示,這項賑災行動是由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住持覺誠法師發起,由馬來西亞佛光山、國際佛光山會馬來西亞協會及馬來西亞協會檳城分會配合,希望盡綿薄之力為災民送上急需的日常用品,同時在水災後,為居民減輕經濟負擔。

24小時內完成籌備

  她說,住惡的賑災行動在24小時內完成籌備,賑災物品需約二萬元,並有40名佛光山成員參與。
  她說,幸好水已經退了,否則準備了賑災物品卻更難送給災民。雖然已經水退,居民也可以出外購買日常用品,但是災民都忙著清理住家,因此希望這些日常用品可以圍災民暫時解困。
  她說,水退後,大家都安心了,畢竟大家應該幫助大家,大家都是國民,應該盡一點力量協助彼此。

“議員水災後才出現”劉桂原怨政府沒援助

  “這場水災好像做夢一樣,前日(6日)水還淹到膝蓋,昨日(7日)早上水就退了……”

水電復長水壓卻很低

  亞羅士打直落灣也居民劉桂原(50歲)在受詢時表示,這次的水災來得快也很急,一淹就有22吋,而這麼一淹,就導致家裡的多樣家具和器具損壞,損失數千元。
  他也抱怨這次的水災發生至今政府沒有援助災民,州議員在水災後才出現,雖然在水退後已經恢復水電供應,但是水壓很低,影響清理住家的進度。
  同時,他也擔心一些沒人居住的空房子在退水後,殘留廢水和垃圾會因為沒人清理而導致異味。他希望有關單位關注一些沒人居住的空房子在水退後無人清理的狀況。

陳立民:沒“漏網之魚”

  直落灣也居民協會主席陳立民表示,這次的水災是最嚴重的一次,淹至膝蓋,有些地方的水淹得更深。
  他表示,這次整個住宅區淪陷,但這裡逾三百戶的住家中,並沒有“漏網之魚”。

州政府賑災 謝順海:應該檢討,表現不好

  德卡區州議員謝順海表示,這次的水災是吉打州歷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有七十巴仙淪陷,從1988年、2000年、2005年及這次的大水災,一次比一次嚴重。
  他擔心水災將會越來越頻密發生。
  他說,吉打州政府有必要採取更積極的態度,當樟崙及日得拉水災後,州政府就應該積極防範。
  他認為,州政府在這次的賑災行動中,表現並不好,應該要檢討。

莊萬泰:接收賑災物品“將協助偏僻地區災民”

  玻州中華工商總會會長莊萬泰在玻州中華工商總會救災中心接過賑災物品後表示,2005年突然發生大水災讓大家都措手不及,而該會也在該大水災後做好防範措施和準備,因此這次在水位開始上升時,已經組成工委會,並且開始安排救災事項。
  “我們知道在水災後有賑災物品送來協助災民,但是應該要如何發放也是個問題,因此我們扮演這個角色,至今也已經發放不少賑物品,而且在水災期間,也為災民準備食物,如這幾天就有準備炒米份給災民享用。”

義務工作需大家配合

  同時,他也表示,這次的水災比2005年的大水災更嚴重,而且水勢來得很突然,加上水壩泄紅導致難退,
  他說,這是義務工作,但也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沒有受災時,協助不幸的災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他表示,在接受馬來西亞佛光山送來的賑災物品後,會安排進入較為偏僻的地方,協助偏僻地區的災民度過這次的災難,也會不分種族的協助災民。

災民欣喜接過物資

  雖然已經有多個地方已經退水,災民也開始忙著清理住家環境,但是在看到佛光山及星洲日報人員前來發放賑災物資時,也暫時放下手中的清理工作,欣喜接過賑災物資。
  出席這項賑災行動者包括馬來西亞佛光山慧性法師、國際佛光山馬來西亞協會會長宋耀瑞、星洲日報檳吉玻業務開發主任賀世敏、學生閱報計劃檳吉玻區策劃陳亮財等。

發布日期: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下午4:07p.m
資料來源:星洲日報大北馬頭版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信仰不同不影響親情 回教徒與佛教徒葬祖母

    羅亞琦(右二)在母親的一群回教孫子和增孫面前,替母親上香,望他安息。

  (新山訊)四個孩子中三個皈依回教,年邁婦女何蓮(譯因,95歲)目前病逝,其66名跟隨父母信回教的孫子女和曾孫,即使信仰不同,仍採用佛教儀式安葬過世的華裔祖母,讓祖母安心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何蓮於前天下午3時30分,在世紀花園蘭達峇都路住家因病離世。
  由於她是一名佛教徒,所以其16名回教孫子和50名回教曾孫,選擇以佛教葬禮安葬祖母。
  整個葬禮儀式是由女兒羅亞琦(譯音,62歲)負責,羅亞琦也是該家族中唯一信奉佛教者。
  這場別開生面的葬禮,昨日在柔佛再也中華義山進行。

每年共慶三佳節

  據了解,何蓮除了羅亞琦,還有另三名孩子,其中三人皆已離世,三人的配偶皆為回教徒,故他們結婚後,也皈依了回教。
  根據何蓮的長孫哈密達(45歲)指出,祖母的離世讓她非常難過,因為祖母生前一直很關心他們,所以家族關係密切。
  “小時候我是由祖母負責照顧,雖然我們信仰不同,但祖母依舊很疼愛及照顧我,他也希望我們尊重自己的信仰,我就曾因遲向阿拉禱告,結果被祖母責罵。”
  何蓮的第一曾孫馬福亞(28歲)指出,曾祖母在生時,大家歡慶華人農曆新年時,為符合回教清真食物的原則,祖母都會把大年初一的菜色以馬來煮法呈獻。
  “不僅如此,曾祖母還特別喜歡看印尼連續劇、聽馬來歌及迷戀馬來偶像瑪威,曾祖母也不看華文報,只看《大都會日報》。”
  何蓮的43歲孫子卡宋也指出,雖然自己和祖母信仰不同,但大家相處愉快,並且每年都會共同慶祝開齋節、華人農曆新年和哈芝節。

發布日期: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下午12:01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A8版

聯絡處:

普陀精舍 PHOR TOR TEMPLE
No.88,Bukit Dumbar,11600 Jelutong,Pulau Pinang.
電話:604-6571625 傳真:604-6573672
網站:http://www.phortortemple.net/
電子郵件Email:phortortemple2d@gmail.com

2008-2015 馬來西亞檳城普陀精舍 Phor Tor Te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