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者踴躍出席聆聽心定和尚開示。
心定和尚以淺顯的例子,和民間故事, 引領出種種貪與因果的道理,讓眾人受益良多。
嘉賓接領紀念品後,與頒贈人及聯辦團體代表合影,左起為江貴波、蘇清強、郭瀚忠、心定和尚、馬興松、沈培城、李記汶及邱武清等。 (雙溪大年訊)佛光山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說,無論德教十章或是佛教八則,只要大家深信善報和惡報道理,肯定且虔誠修十章、守八則,必定去惡向善。
他說,一如老子太上感應篇第一章所言,“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貪瞋痴,是人類製造罪惡的根源,而不貪,則是佛教徒修行的重要目標。
“大家要修心養性,積德累功,太上感應篇值得看一看。”
他是出席雙溪大年在明修善社,為“愛與誠,功德圓”巡回弘法會開示時,這麼說。
這項巡回講座會由明修善社主辦,吉中佛教會、吉中德教會立善閣、雙溪拉蘭明立善閣、雙溪拉蘭德教會紫修閣、峨崙德教會紫津閣及多個佛教團體聯辦。
貪製造社會亂象
心定和尚說,大家在報章和電視新聞上,看到每天發生在社會中不好的新聞事件,都是出自一個貪字;貪念,就是製造種種傷害別人,侵犯別人及不擇手段,達到自己目的後,製造了社會亂象。
另外,他說,以佛教來說,肉體物質總稱為“色”,形形色色,不同體積的“色”就會占有一定空間,若其他物質體為了加進去,就會造成撞擊,成了障礙。
“在生活上衣食住行、行住坐臥、起心動念,種種現象都是因果。”
因緣變化構成不同結果
他說,因緣變化不斷的變化,出現又消失,構成了不同的結果,因人而異。舉例,就像一布匹,到了不同裁縫師手中就會變成不一樣的衣裳;同樣的茶葉,不同的人泡、用不同的水,也有不一樣的口感;就像不同土地、不同氣候,種出不一樣的榴槤。
他強調,這就是因同、緣不同,結果就不一樣;這就是因果理念。而生活上的吃飯、喝水,也會造就健康的因果。
他說,人類談念和因果,就是因為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嗅到、嘴巴嘗到才形成;就像吃榴槤,有些人看到就要吃,其實,只要眼不看,嘴不纔、耳不聽、心就不煩。
心定和尚以淺顯的例子,和民間故事, 引領出種種貪與因果的道理,讓眾人受益良多。
出席者包括紫津閣閣長,即全國德教會總會長拿督李記汶、雙溪拉蘭明立善閣副閣長邱武清、副總務吳錫保、吉中立善閣閣長陳林光、雙溪拉蘭正覺佛教會主席江貴波、雙溪大年弘學佛教會主席陳偉強、明修善社副閣長賴木坤、青少年團團長林明利。
儀式上,工委會主席郭瀚忠贈送紀念品給東馬德教宣教工委會沈培城、吉中佛教會主席蘇清強贈送紀念品給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署理會長陳啟生、及明修善社社長拿督巴杜卡馬興松贈送紀念品給心定和尚。
發布日期:2103年7月10日星期三上午9.38AM
資料來源:星洲日報第2版
整理:普陀書軒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