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靈再也訊)歷時二個多月的“萬人抄經殊勝行暨大馬之最心經展”活動,共派出五十萬份心經經文,而成功圓滿抄寫108篇的心眾超過一千人。
此次活動也是繼“慧律法師馬來西亞08/09跨年萬緣弘法祈福大會”獲得好評後,再次落實以文化弘揚佛法,推動萬人抄經的大型活動。
該活動主辦單位為千百家佛教居士林、焦賴觀音堂、彩蝶軒美術館、喜閱文藝空間,聯辦單位則是《中國報》和《南洋商報》。
抄經活動共有七站,分別為珍珠苑廣場(二站)、焦賴觀音堂、甲洞講堂、吉隆坡卡瑪迦舉金剛乘佛教會、怡保諾善行中心及八打靈再也千百家佛教居士林。
千百家佛教居士林是這場活動的最後一站,主辦當局當天頒發圓滿狀給完成抄寫108篇心經的信眾作為表揚,也邀請嘉賓分享抄寫的心得。
活動當天,約四百名信眾出席抄經總回向,雖然他們已經完成了108篇心經的抄寫,當天還是象徵式的現場抄寫心經。當中不乏年長者和小孩,現場充滿平靜和祥和的氣氛。
場面祥和
千百家佛教居士林會長劉長發說,抄經乃是佛教行門之一,亦是佛教文化重要的一個項目,以抄經來化心經,平衡生活,是為明智之舉。
他今日在千百家佛教居士林舉辦的“萬人抄經殊勝行暨大馬之最心經展”總回致時詞,這樣指出。
出席者包括大會顧問釋宗宏法師、大會主席余炳南、《南洋商報》總經理(文化產業)鍾啟章、珍珠苑國際酒店副總裁拿汀周嘉倩、焦賴觀音堂代表曾旺、卡瑪迦舉金剛乘佛教會代表黃志忠、怡保諾善行中心主席黃志源、大會書法家王嘉坤及特別嘉賓陳義孝等。
這次的活動共創造了二個大馬之最,第一項是由王嘉坤抄寫最長經文,共達一千零八十尺;另外,則是在怡保諾善行中心舉行的抄經活動,創下全馬最多人同時抄經的記錄,共一千三八十八人。
抄寫歷史已有二千年
釋宗宏:中國第一部翻譯的經典為《四十二章經》,就因為需要翻譯、散播開來,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抄寫經文。這就是抄寫經文的開始,當時是東漢時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
這項活動要流傳這麼多年確實不容易,今日大家是因為有這份福報才能參與經文抄寫,去體會古人當時的心得。
機緣難得很珍惜
曾旺:心經所講的,是自心的修行,只有一切皆空才是正確、正面的人生觀。
剛開始接觸佛教時,我的心就好比樹上的猴子,不停的跳、非常的亂,但經過抄寫了不下三百遍心經後,便體會到這實在不簡單,能有厄種機緣看經、抄經,就應該珍惜。
工作上推動佛法
眾啟章:短短二百六十字心經,其實就是六百部《般若經》最重要的精華,這看似簡單,卻一點都不容易領悟。
所謂“學而知不足”,我越深讀經文,越發現自己知道的非常少,或許是我慧根不夠。
現在能做的,就是在工作上,盡量推動佛教活動。雖然現在是佛教的末法時期,但佛教對人類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領悟更高智慧
陳義孝:心經是佛教界著名的經典,也是“般若經”的中心思想。般若指的是智慧,引導世人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再進一步靠它脫胎換骨。
然而照又比人間的智慧更高一層,因為一般的智慧無法幫助我們超凡入聖。
發布日期:2009年11月30日星期一下午3:38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綜合新聞第C8版
此次活動也是繼“慧律法師馬來西亞08/09跨年萬緣弘法祈福大會”獲得好評後,再次落實以文化弘揚佛法,推動萬人抄經的大型活動。
該活動主辦單位為千百家佛教居士林、焦賴觀音堂、彩蝶軒美術館、喜閱文藝空間,聯辦單位則是《中國報》和《南洋商報》。
抄經活動共有七站,分別為珍珠苑廣場(二站)、焦賴觀音堂、甲洞講堂、吉隆坡卡瑪迦舉金剛乘佛教會、怡保諾善行中心及八打靈再也千百家佛教居士林。
千百家佛教居士林是這場活動的最後一站,主辦當局當天頒發圓滿狀給完成抄寫108篇心經的信眾作為表揚,也邀請嘉賓分享抄寫的心得。
活動當天,約四百名信眾出席抄經總回向,雖然他們已經完成了108篇心經的抄寫,當天還是象徵式的現場抄寫心經。當中不乏年長者和小孩,現場充滿平靜和祥和的氣氛。
場面祥和
千百家佛教居士林會長劉長發說,抄經乃是佛教行門之一,亦是佛教文化重要的一個項目,以抄經來化心經,平衡生活,是為明智之舉。
他今日在千百家佛教居士林舉辦的“萬人抄經殊勝行暨大馬之最心經展”總回致時詞,這樣指出。
出席者包括大會顧問釋宗宏法師、大會主席余炳南、《南洋商報》總經理(文化產業)鍾啟章、珍珠苑國際酒店副總裁拿汀周嘉倩、焦賴觀音堂代表曾旺、卡瑪迦舉金剛乘佛教會代表黃志忠、怡保諾善行中心主席黃志源、大會書法家王嘉坤及特別嘉賓陳義孝等。
這次的活動共創造了二個大馬之最,第一項是由王嘉坤抄寫最長經文,共達一千零八十尺;另外,則是在怡保諾善行中心舉行的抄經活動,創下全馬最多人同時抄經的記錄,共一千三八十八人。
抄寫歷史已有二千年
釋宗宏:中國第一部翻譯的經典為《四十二章經》,就因為需要翻譯、散播開來,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抄寫經文。這就是抄寫經文的開始,當時是東漢時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
這項活動要流傳這麼多年確實不容易,今日大家是因為有這份福報才能參與經文抄寫,去體會古人當時的心得。
機緣難得很珍惜
曾旺:心經所講的,是自心的修行,只有一切皆空才是正確、正面的人生觀。
剛開始接觸佛教時,我的心就好比樹上的猴子,不停的跳、非常的亂,但經過抄寫了不下三百遍心經後,便體會到這實在不簡單,能有厄種機緣看經、抄經,就應該珍惜。
工作上推動佛法
眾啟章:短短二百六十字心經,其實就是六百部《般若經》最重要的精華,這看似簡單,卻一點都不容易領悟。
所謂“學而知不足”,我越深讀經文,越發現自己知道的非常少,或許是我慧根不夠。
現在能做的,就是在工作上,盡量推動佛教活動。雖然現在是佛教的末法時期,但佛教對人類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領悟更高智慧
陳義孝:心經是佛教界著名的經典,也是“般若經”的中心思想。般若指的是智慧,引導世人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再進一步靠它脫胎換骨。
然而照又比人間的智慧更高一層,因為一般的智慧無法幫助我們超凡入聖。
發布日期:2009年11月30日星期一下午3:38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綜合新聞第C8版
──────────────────────────────────────────